摘要
閱讀更多
通常,過去的上師教人是從這裡開始—從最低的脈輪開始,然後往上到這裡,再到這裡,再到這裡、這裡,然後到這裡、這裡。但最終你也會到達這裡。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需要花七年的時間才能修練完所有的脈輪。但不見得要這樣。因此,我們是從這裡開始。不見得要那樣修。如果你已經在五樓,就不必回到一樓,然後再上去。這樣很浪費時間。[…]
開悟跟感覺沒什麼關係。感覺屬於情感的層面。我們哭泣,或與他人的連結—這都是情感。但開悟超越大腦,與情感無關。所以,我感覺自己很開悟,然後到處跟人說:「噢,我很開悟!噢,我棒極了!」當我們這樣做時…那是出於我執。我們應該做個平常人。我昨晚已經說過了,我就像個平常人,發現自己還有另一種能力。因為我不只是這個情感或智力,我也是聖潔、神聖的,我是我所發現、我所重新找回的那個神聖、聖潔的一面。你們也會重新發現它。但這並非為了滿足我執,或是為了帶來愉悅。那超越了「我現在已經是聖人」之類的想法。不過也有一些人會感覺很舒暢,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會感覺很輕盈、很…你們當中有人感覺特別舒服嗎?(有。)是,是。那就是不同之處。[…]
有時我們期待太多,反而讓自己失望。你們打坐時,只要像個嬰兒一樣。坐在那裡,用第三眼看出去,這樣就好。內心無所求,無所期待。因為只有頭腦、只有心智才會有期待。我們的目標始終是純粹的,始終是開悟的,始終是神聖的。誰在等待神性?是大腦這個電腦。[…]印心時,我說:「放輕鬆坐著,忘掉一切,不要管身體的感覺,只要從前面看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