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體中文
  •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Deutsch
  • Español
  • Français
  • Magyar
  • 日本語
  • 한국어
  • Монгол хэл
  • Âu Lạc
  • български
  • Bahasa Melayu
  • فارس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Bahasa Indonesia
  • ไทย
  • العربية
  • Čeština
  • ਪੰਜਾਬੀ
  • Русский
  • తెలుగు లిపి
  • हिन्दी
  • Polski
  • Italiano
  • Wikang Tagalog
  •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 其他
  •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Deutsch
  • Español
  • Français
  • Magyar
  • 日本語
  • 한국어
  • Монгол хэл
  • Âu Lạc
  • български
  • Bahasa Melayu
  • فارسی
  • Português
  • Română
  • Bahasa Indonesia
  • ไทย
  • العربية
  • Čeština
  • ਪੰਜਾਬੀ
  • Русский
  • తెలుగు లిపి
  • हिन्दी
  • Polski
  • Italiano
  • Wikang Tagalog
  •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 其他
標題
文稿
即時播放

至聖先師孔子(素食者):永恆智慧的傳承(三集之二)(以馬來語播出)

2025-10-05
摘要
下載 Docx
閱讀更多
今天適逢「世界教師日」,每年於十月五日慶祝。由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於一九九四年,此節日旨在向教師們致敬,並表彰他們對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值此佳節正是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孔子致敬的恰當時機。

孔子好學而謙遜。他無論自己學識有多淵博,從未停止追求學問。在畢生追求智慧的過程中,他向多方尋求見解,去拜訪郯子學治國之道,向學者萇弘請益,並師從著名樂師師襄學習音樂。相傳,孔子與齊國的宮廷樂師談論音樂時,聽到古老的韶樂。韶樂的美與和諧使他深受感動,以致三個月都食不知味。

偉大的明師孔子認為人人皆有值得教導之處,也認為真正的智慧源自保持虛心和始終求知若渴。他認為修身之道在於謙卑和不斷的省思。正如他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春秋時期,正規的教育,尤其是識字和禮儀知識,主要由貴族和統治菁英所享有。在此背景下,學習機會受到嚴格控制,平民難以企及,孔子挑戰了這種現狀。他反對階級和財富成為教育的障礙,他認為人人都應該有學習的機會。大約在三十歲時,他開始在鄉間設立私塾,秉持「有教無類」的原則。接納各行各業的學生,他為無數人開啟求學之門,為一個更包容,道德更根深柢固的社會奠定基礎。

孔子因其智慧和淵博的學識而廣受推崇,受到當時數位統治者的尊敬。孔子認為,如果君主有道德,其治理就會公正和諧。他在魯國為官治理時,就證明了這一點。孔子在五十一歲時,以大司寇的身分出任代理宰相一職。在他僅三個月的短短任期內,魯國舉國發生了重大改變。
觀看更多
所有分集 (2/3)
觀看更多
最新
焦點新聞
2025-10-06
412 次觀看
短片
2025-10-06
257 次觀看
智慧之語
2025-10-06
372 次觀看
師徒之間
2025-10-06
526 次觀看
焦點新聞
2025-10-05
251 次觀看
35:09

焦點新聞

1 次觀看
焦點新聞
2025-10-05
1 次觀看
關於地球的古預言
2025-10-05
574 次觀看
純素主義:高雅的生活方式
2025-10-05
1 次觀看
分享
分享到
嵌入
開始時間
下載
移動端
移動端
蘋果
安卓
用手機觀看
GO
GO
Prompt
OK
App
掃描二維碼,下載應用
蘋果
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