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載 Docx
閱讀更多
羅侯羅從父親那裡學到的最著名的教導之一是始終說實話的重要性,這段教誨記載於《芒果林教化羅侯羅經》。羅侯羅因年少頑皮,有一次故意向一位來拜見佛陀的居士指錯方向。佛陀希望幫助兒子明白行為的後果。有一天,羅侯羅看到佛陀說法歸來,便為佛陀準備洗腳水。佛陀藉此機會與他的兒子分享佛法。佛陀以倒空容器中的水來比喻,說明不誠實會導致說謊者內在靈性日漸枯竭,產生空虛感,進而引發種種惡行。佛陀進一步強調誠實的重要性。他向羅侯羅解釋了自省的功德和道德的指導原則。佛陀殷切鼓勵羅侯羅於行前、行中、行後,應當反覆觀照。世尊教導這種不斷的自我反省,如同用鏡子照見內心,確保自己的意圖和行為與慈悲和智慧相一致。佛陀傳授給羅侯羅的另一個教導是有關「無我」。「無我」是所有存在與眾生的三大特質之一,其他兩個是「苦」(痛苦或不滿足)和「無常」。「無我」的教義是指個人內中沒有永恆不變的本質或靈魂,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不斷的變化而構成個人的身分。因此,人不應執著於這個實體「自我」的概念。佛陀常以「戰車」的譬喻來闡明這一點。我們摯愛的清海無上師(純素者)曾提到佛陀是多麼嚴格的師父。有一個故事出自《巴利註釋書》,特別是在《法句經註釋》。據傳說,羅侯羅在年僅八歲時,就對僧團的長者展現出謙恭有禮的風範。有一晚,由於幾位年長的比丘到來,羅侯羅自願讓出他的房間,睡在佛陀的精舍外。魔羅妄念與誘惑的化身企圖擾亂寧靜,並考驗這位小沙彌,他化身為高大威猛的象王。他走近羅侯羅,用巨大的象鼻環繞他的頭,並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年輕的羅侯羅毫無畏懼,安然不動。佛陀察覺到魔羅的意圖,並說道:「嘿,魔羅!就算有十萬個你,也無法嚇唬我兒羅侯羅。事實上,我兒已無怖畏。滅欲、神勇和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