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載 Docx
閱讀更多
今天的節目特別獻給摩西的誕辰。讓我們繼續拜讀《東方聖典與早期文獻,第四卷:中世紀,希伯來文獻》中的《米德拉什坦胡瑪》選錄。這部米德拉什闡明我們的行為和意圖如何皆塑造著我們與上帝的靈性連結,及我們對社群的責任,指引我們活出以慈悲為根基,以神聖旨意為依歸的生命。米德拉什「義人不死。義人離世前,必為子孫賜福。大衛是猶大的後裔。『看哪,弟兄和睦共處是多麼的善,多麼的美』(〈詩篇〉第一三三篇)。『巴不得你像我的兄弟』(〈雅歌〉第八章)。兄弟之間情誼各異。該隱與亞伯本是手足,前者卻殺害了後者。以實瑪利與以撒雖為兄弟,彼此卻毫無情誼。雅各與以掃之間毫無手足之愛,約瑟與眾兄弟之間亦鮮有親情。在大衛與所羅門心中,摩西與亞倫才是典範手足。摩西遲遲不願擔任法老使者,部分原因在於顧慮兄長亞倫,亞倫年長且口才更佳,摩西不願僭越,他自認應屬亞倫的職分。洞悉人心深處的神,明瞭摩西拒絕接受使命的真實動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第二章)。以色列最終的救贖,唯有藉著信心方能成就。看大衛王如何珍視信心(〈詩篇〉第一○五篇)。關於信心,大衛說:『這是主的門,義人要進去。』摩西舉手並未擊敗亞瑪力人,銅蛇也未能止住火蛇的咬傷。實因他們引導以色列人的心,使眾人舉手向天祈禱,方擊敗亞瑪力人,止息火蛇之禍。如果你獲得了知識,不要因為你的知識而同時獲得傲慢的精神;如果你打算闡述神的話語,請對自己念誦兩三遍你打算說的話語。即便是拉比阿基瓦‧本‧約瑟夫這般偉人,當在集會中,被要求起身講道時,也曾婉拒,理由是,除非將預備的講詞對自己演練兩三次,否則他絕不講道。人固然不應追求公眾名聲與卓越地位,但亦不可因過分謙遜隱居,而拒絕為社群事務貢獻心力。[…]偶像崇拜者慣於根據自身處境來對待神明,並將處境歸因於神明的作為。若境遇順遂,便向神明致敬。先知說:『就向網獻祭,向網燒香,因他由此得肥美的份和富裕的食物』(〈哈巴谷書〉第一章)。反之,若遭遇逆境,他們便將怒火發洩於神明身上。先知告訴我們:『他們飢餓的時候,心中焦躁,咒罵自己的君王和自己的神』(〈以賽亞書〉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