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載 Docx
閱讀更多
我們繼續分享托馬斯•默頓著作《生命與聖潔》第三章摘要,在本章中,這位神父對信仰、人性經驗和靈性真理提出深刻見解。第三章—人的信仰「[…]邁向真正信仰的第一步就是拒絕並擺脫那些國族主義懷疑論者所自滿接受的思維模式。實際上這並非單純地拋棄『理性』,接受『信仰』,而是在兩種信仰間做抉擇。一是人為的、有限的、外在的信仰—植基於社會,承襲社會既有的假設與偏見,建立在對孤立的恐懼與對群體『歸屬感』的渴望上,使人消極順從社會既定的標準。第二種則是超越所見的信仰—對超然無形的上帝的信仰,不依賴任何可證明事物的信仰,需要整個自我內在的徹底轉變,並朝著與世俗偏見相反的方向,重新定位自己生命的信仰。這種信仰不僅承認上帝的存在,將其作為解釋宇宙秩序的假設,且將祂視為萬有的核心與意義,特別是視為我們生命的根本。[…]」《新約聖經》信仰「在《新約聖經》和初期教會的歷史中,信仰的核心在於:甘願捨棄一切其他價值,只為持守在基督內的真理與生命。完整意義上的基督信仰不僅止於認同『關於』基督的真理。不僅是默許基督的事蹟,及其蘊含的道德靈性意義。更不單是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實踐基督的教導。這些表面的認同都可能與對『非基督』的妥協並存。一個人可以在理智上『信仰基督』,即相信他曾經降生受死並復活,卻仍依從『肉體』而活,順應貪婪、暴力、不義與腐敗的世俗標準,而絲毫未察覺自身生命的矛盾。信心的真諦在於捨棄一切與基督無關的事物,使生命、真理、盼望與實在都能在『基督內』得著圓滿。然而,這並非意味著要否定物質世界和上帝的創造,因為萬物皆源於基督,存在於基督裡,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成就他的慈愛、真理與憐憫,並彰顯天父的榮耀。拒絕『世界』並非要摒棄人群、社會、上帝的創造或人類的成就,而是要拒絕那些導致人濫用並破壞美好造物的扭曲價值觀,將他們的生命糟蹋在進入此協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