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傳統藝術的非凡創造力(二集之二)16:11印尼傳統藝術的非凡創造力(二集之二)「薩滿舞」由峇里島亞齊省的蓋約族人表演,於二○一一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舞蹈通常會在重要場合表演,例如國定節日或歡迎尊貴的賓客。「薩滿舞」的正式服裝包括一件橙色和黑色繡有圖案的套裝,這些圖案象徵著自然以及高尚的價值觀。印尼的木偶戲藝術或是「哇揚戲」,已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流行,尤其在爪哇島和峇里島。木偶戲結合了精心製作的戲偶,及生動的表演和美麗悠揚的傳統音樂,以及引人世界文化蹤跡2022-07-20 628 次觀看10396p720p720pHQ1080p2022-07-20世界文化蹤跡 古吉拉特邦:聖雄甘地(素食者)的出生地16:23古吉拉特邦:聖雄甘地(素食者)的出生地大多數古吉拉特邦的居民是耆那教徒或印度教徒,該邦逾六成人口是素食者,這使得古吉拉特邦成為了那些選擇不吃動物族人的素食者的天堂。古吉拉特邦是聖雄甘地的出生地,他是「印度國父」,也被稱為「偉大的靈魂」。在艾哈邁達巴德,甘地建立了他的薩巴爾馬蒂道場,也是他非暴力運動的總部。自古以來,在古吉拉特邦宗教一直十分興盛。古城伐臘毗是一個著名的研究佛教、耆那教,以及印度教的中心。中國佛教僧侶玄奘和義淨分別在七世紀世界文化蹤跡2022-05-31 568 次觀看12396p720p720pHQ1080p2022-05-31世界文化蹤跡 貝都因人—沙漠中的遊牧文化17:12貝都因人—沙漠中的遊牧文化「貝都因」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沙漠居民」,意指「居住在沙漠的人」。目前,全世界約有四百萬貝都因人,主要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約旦、以色列、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和巴勒斯坦。貝都因人傳統上以遊牧民族的方式生活,是阿拉伯沙漠第一批定居者的後裔。許多人信奉伊斯蘭教,並恪遵齋月的禁食。貝都因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吟誦詩歌。男人在慷慨奉獻的駱駝族人的背上旅行穿越沙漠地區時,會吟誦一種稱為塔古爾達即興形式的詩歌世界文化蹤跡2022-09-21 511 次觀看17396p720p1080p2022-09-21世界文化蹤跡 盧安達:覺醒的千丘之國(二集之二)14:34盧安達:覺醒的千丘之國(二集之二)盧安達的歷史可回溯至逾一萬年前,首批居民於新石器時代定居於此。西元十五至十九世紀期間,該地區成為盧安達王國的一部分。一九六二年,該國宣布獨立。盧安達全面保護其傳統和文化的努力可以從編織籃、陶瓷、鐵鍛造等工藝的延續中看出。高雅的盧安達編織籃具有不同的形狀、尺寸和設計,可用作各種用途的容器。在婚禮活動或歡迎派對上,這些籃子被當作「和平的編織籃」贈禮。盧安達籃常以當地植物,如:劍麻、拉菲草、茅香草、香蕉世界文化蹤跡2022-06-22 509 次觀看12396p720p720pHQ1080p2022-06-22世界文化蹤跡 希爾克內斯:由愛心凝聚的挪威城鎮13:39希爾克內斯:由愛心凝聚的挪威城鎮希爾克內斯鎮坐落在面向巴倫支海的半島上,它與俄羅斯和芬蘭接壤。面積僅略多於兩平方公里,希爾克內斯的人口大約有三千五百人。除了挪威人和薩米原住民,其居民有來自芬蘭,德國、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的移民。二○二二年二月廿四日,當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事情在一夜間改變。五月十一日,為了展現與烏克蘭人民團結一致及譴責戰爭,希爾克內斯切斷了與俄羅斯的連繫,並敦促當地企業減少對該國的依賴。由於其連接挪威、俄羅世界文化蹤跡2022-11-02 494 次觀看16396p720p1080p2022-11-02世界文化蹤跡 突尼西亞:地中海的茉莉花16:45突尼西亞:地中海的茉莉花突尼西亞是非洲最北端的國家,以其陽光燦爛的溫暖氣候而聞名遐邇,且保存完好的古代遺址和豐富的阿拉伯建築,以及獨特的文化和藝術。芳香馥郁的茉莉花是該國的國花,象徵著純樸、安寧、純潔和幸福。突尼西亞歷史上被稱為「羅馬帝國的糧倉」,北部肥沃的土地生產了該國大部分的穀物,如小麥、大麥和高粱,以及物產富饒的蔬果。突尼西亞的橄欖油大多是有機產品,並贏得眾多國際獎項。突尼西亞的特色主食是「古斯米」,這種健康的穀物世界文化蹤跡2022-12-14 461 次觀看10396p720p1080p2022-12-14世界文化蹤跡 南馬都爾:太平洋上的神祕之城14:22南馬都爾:太平洋上的神祕之城南馬都爾位於密克羅尼西亞東部,靠近泰蒙島南端,毗鄰波納佩島東岸,是一座被遺棄的城市,常被稱為「太平洋的威尼斯」。有人說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還有人聲稱它是「消逝大陸」雷姆利亞或姆大陸的一部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是一個由六○七個島嶼和分布在西太平洋上的四個州所組成的國家。該國首都帕利基爾位於波納佩火山島上,周圍環繞一圈原始的潟湖,並受到珊瑚礁的保護。根據波納佩島的口述歷史,這座城市的建設大約始於八或九世世界文化蹤跡2022-11-11 446 次觀看12396p720p1080p2022-11-11世界文化蹤跡 冬至:休養、恢復生息和家庭相聚的時光13:59冬至:休養、恢復生息和家庭相聚的時光隨著地球自轉,太陽的南北位置在一年中發生的變化。「冬至」代表當太陽直射最南端平均為廿三•五度時的準確時刻。這是在每年十二月廿一日至廿三日之間的某個時間,屆時地球將完成公轉太陽的軌道。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這代表著秋日盡、冬季至。反之,那些來自南半球國家則有夏至,或這段時間最長的白晝。實際上,南極洲部分地區,這個季節根本沒有夜晚!讓我們來看看不同文化中的一些古老慶祝活動如何延續至今。被譽為世界上最世界文化蹤跡2022-12-21 446 次觀看17396p720p1080p2022-12-21世界文化蹤跡 奈及利亞的文化財富(二集之一)14:03奈及利亞的文化財富(二集之一)奈及利亞位於西非,在北方的薩赫爾地區和南方的幾內亞灣之間,是非洲大陸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二百五十多個民族,所說語言估計有五百種。三大民族包括北方的豪薩人、西部的約魯巴人和東部的伊博人。作為一個文化大熔爐,該國擁有多種形式的傳統藝術、民俗、舞蹈、音樂和文學。該國最具標誌性的特徵之一是豪薩人的傳統建築,講述了他們的歷史和民間傳說的故事。它反映了他們的環境、文化和生活方式。卡諾市的吉丹魯法宮殿建於十五世紀世界文化蹤跡2022-10-05 442 次觀看12396p720p1080p2022-10-05世界文化蹤跡 微笑的薩摩亞人民14:55微笑的薩摩亞人民薩摩亞人民居住在薩摩亞和美屬薩摩亞群島。這些玻里尼西亞群島位於南太平洋。一則口頭傳說描述,塔加洛阿神創造了薩摩亞群島。該群島包含十個島嶼,其中大部分是火山島嶼。正是在這裡,人們尊崇和慶祝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薩摩亞文化。傳說中提及薩摩亞是「玻里尼西亞的搖籃」,並被認為是玻里尼西亞的故鄉。豐富的薩摩亞文化以其優美的音樂、舞蹈和視覺藝術風格,以及以熱帶島嶼天堂為家而聞名於世。在當地文化中,長期以來,人們一世界文化蹤跡2022-10-26 429 次觀看21396p720p1080p2022-10-26世界文化蹤跡 堅韌不拔的馬卡人—傳統的森林管理者14:19堅韌不拔的馬卡人—傳統的森林管理者馬卡人是一個曾經居住在南美洲大查科地區的原住民群體。大查科地區是片樹木繁茂的廣闊平原,由如今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組成。馬卡人說馬卡語,屬於馬塔科安語系。在馬卡傳統中,鷹族人有著神話的意義。其被視作救世主般的英雄,也是文化的傳播者。民間傳統信仰認為鷹族人是大自然的精靈,只有薩滿能與之溝通。生活在大查科地區時,馬卡人和其他族群與自然大地建立了密切的關係。特別是,他們採集植物作為主要食物來源。馬卡世界文化蹤跡2022-09-27 428 次觀看21396p720p1080p2022-09-27世界文化蹤跡 奈及利亞的文化財富(二集之二)13:14奈及利亞的文化財富(二集之二)今天,我們邀您一起探索壯麗的奈及利亞傳統音樂、舞蹈、藝術和節日。奈及利亞的民間音樂風格多種多樣,因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樂器、歌曲和技巧。約魯巴人的民間音樂是最受歡迎的西非音樂風格之一。它具有非洲—拉丁和加勒比風格,並影響了古巴的音樂。約魯巴民間舞蹈被稱為「伊喬—伊比勒」,意為「當地或傳統舞蹈」。約魯巴舞步總是與鼓聲節奏和諧一致,手臂和腿的動作都是強調的風格。伊博人是才華橫溢的舞者,他們創造了許多民世界文化蹤跡2022-10-12 428 次觀看12396p720p1080p2022-10-12世界文化蹤跡 愛爾蘭:受人喜愛的美麗翡翠島和傳奇(二集之二)13:57愛爾蘭:受人喜愛的美麗翡翠島和傳奇(二集之二)被稱之為「翡翠島」的愛爾蘭是位於北大西洋上一座島嶼,其鬱鬱蔥蔥的風景,迷人的歷史城堡和大教堂,以及熱情好客的人民,使愛爾蘭成為一片美麗又富詩意的土地。今天,我們邀請您與我們一起來發掘這個富創造力的島國所孕育出的一些樂器、音樂、舞蹈和民間傳說。翡翠島是世界上僅有國家以一種樂器作為國徽——豎琴。這種雄偉的樂器舒緩的聲音喚起和平與安寧的感覺。翡翠島愛爾蘭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享譽世界的愛爾蘭踢踏舞。在以世界文化蹤跡2022-11-23 407 次觀看12396p720p1080p2022-11-23世界文化蹤跡 從和平的克倫社區汲取經驗15:09從和平的克倫社區汲取經驗克倫族人是分布在東南亞各地的一個族群,包括在緬甸、泰國和印度。在泰國,有四個主要的克倫族,而他們最大的山地部落之一所住的社區稱為「班懷堂」。這個佛教社區的村民努力與自然和諧共處,並稱他們自己為「帕卡科里爾」,意指「人類」或擁有謙虛生活方式的人。遷移到班懷堂社區克倫族人是從鄰近省分移居過來的,他們的目標是在受人尊敬的佛教僧侶古巴柴亞旺沙,又稱為古巴旺(素食者)的加持下生活。古巴旺根據佛陀教義,透過講世界文化蹤跡2022-12-28 356 次觀看7396p720p1080p2022-12-28世界文化蹤跡 世界瀕危的原住民群體16:22世界瀕危的原住民群體目前,世界上逾九十個國家有四億六千七百萬公民認定自己為原住民。擁有五千多個不同的原住民族群,原住民約佔全球人口的六‧二%。可悲的是,由於氣候變遷、土地入侵、自然資源開採、動物族人畜牧業和其他因素,許多原住民文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揭露地球上一些極需保護的族群。阿昆蘇族是來自巴西西部朗多尼亞州的一個亞馬遜族群。截至二○二二年八月卅日,只剩下三名成員。位於巴西東北部的努卡克馬庫世界文化蹤跡2023-01-04 350 次觀看16396p720p1080p2023-01-04世界文化蹤跡 馬爾地夫:印度洋上的陽光天堂16:29馬爾地夫:印度洋上的陽光天堂坐落在印度洋中心的一個獨立島國,馬爾地夫,由近一千兩百座小島組成,延綿八百七十一公里。該國獨特的地理環境橫跨了赤道,正意味人們可以持續享受熱帶的氣候,全年炎熱和濕潤,且年平均溫度攝氏廿八度。基於這些天然的因素,它順理成章地被世人譽為「生活充滿陽光」。完美的組合,風景如畫的海灘與一系列神奇迷人的海洋生命,它也經常被描述為「熱帶天堂」。馬爾地夫是五十多萬居民的家園,該國遵循伊斯蘭教原則,伊斯蘭教是官方世界文化蹤跡2023-02-01 349 次觀看10396p720p1080p2023-02-01世界文化蹤跡 查魯亞人—堅韌的烏拉圭原住民15:20查魯亞人—堅韌的烏拉圭原住民多年來,人們認為查魯亞族已經滅絕,然而,最近擁有這種原住民血統的人紛紛站出來揭示他們的查魯亞背景。現今,據信約有十六萬至三十萬查魯亞後裔居住在烏拉圭、阿根廷和巴西。一些承認和讚揚這一原住民群體的協會已經成立。如今,「查魯亞利爪」一詞經常用於紀念強大的查魯亞人民。「利爪」源於「爪子」一詞,「查魯亞」則是指頑強的查魯亞人民。這個術語在足球中經常用來形容面對成功機會時的勇敢和不懈的決心。通俗地說,它是指世界文化蹤跡2023-02-22 322 次觀看11396p720p1080p2023-02-22世界文化蹤跡 堅韌的羅興亞人17:58堅韌的羅興亞人雖然大多數緬甸人民都是佛教徒,但若開邦的羅興亞人社區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紀錄顯示羅興亞人是該地區原住民,他們擁有獨具一格的種族、文化和祖先語言,其歷史可追溯到七世紀後期。然而,由於幾十年來,尤其是自二○一七年以來,強加給他們的歧視和暴力,據估計,目前僅約六十萬名羅興亞人居住在若開邦。逾一百卅萬人流離失所到孟加拉,且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已遷往其他國家。兩千多年前,若開邦被稱為阿拉干之地,這是一個沿海地區世界文化蹤跡2022-12-07 308 次觀看12396p720p1080p2022-12-07世界文化蹤跡 船屋:水上的智能生活和旅行22:18船屋:水上的智能生活和旅行自古以來,人類就使用船隻在世界各地運輸貨物。這些船隻有時會航行數月,被當作住艙來使用。最終,這種浮動結構成為許多人的家,大多數人選擇將它們停泊在固定位置。船屋和浮動房屋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移動方式。浮動房屋停泊在固定位置,但可以在需要時,透過駁船運送到不同地點。西元前三千年,印度人在印度西南部建造了第一艘船屋,用來運送稻米、香料等貨物和乘客。在喀拉拉邦,這種船屋被命名為「凱圖瓦蘭」,平均長度為一百英世界文化蹤跡2023-02-15 301 次觀看14396p720p1080p2023-02-15世界文化蹤跡 蘊含文化意義之牆17:28蘊含文化意義之牆牆是最常見和最基本的人造建築(結構)。除了它們的功能用途之外,有些還成為文化或政治的象徵,代表著建造它們的人的歷史和思想。今天在我們的節目中,我們將參觀一些世界上最有趣的牆。世界文化蹤跡2023-03-01 291 次觀看11396p720p1080p2023-03-01世界文化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