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八) 2015.08.0832:46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八) 2015.08.08「他再度記起如何修行,他持續看著那座白骨山,那是他的前世遺骨。於是他開悟了,了悟生命無常的本質。他放下對生死的執著,他在放下的當下,即證阿羅漢果。」身、口、意小心(好)。小心自己的頭腦,所講的話(好)。這個世界任何好玩的事都不好玩,別被騙了,別被誘惑了。這世界沒什麼好玩的。繼續修行,好嗎?佛教故事2018-12-06 6772 次觀看39396p720p720pHQ2018-12-06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行事不公的業報」(二集之一) 2015.08.0836:52佛教故事「行事不公的業報」(二集之一) 2015.08.08那位富翁說:「噢,別這麼難過。若你下輩子想轉生為男,不想出生當女性的話,就跟我一起去拜見佛。」那女孩就和富翁一起去。富翁向佛陀頂禮致敬後,就說:「讚歎世尊,曼慈毘梨有何功德?他具有何種因緣?」就是指那女孩的弟弟。「他擁有何種功德與何種因緣,能生在富裕的家庭?而他過去又犯了什麼罪導致他雖然生為男兒身,卻無眼、耳…等感官?請世尊開示。」佛教故事2018-11-02 6137 次觀看24396p720p720pHQ2018-11-02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一) 2015.08.0826:05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一) 2015.08.08如果看過佛跟他出家,就會獲得各種功德。即使佛不在了,只要遵循佛的教理,像出家人一樣持戒,而且很誠心,真的想解脫,也會達到高境界。因為他們已了悟這個世界虛幻無常。是這份理想讓他們出家。他們真的不在乎世上的名利。那就是出家人。你對世事已無慾無求,真的想要解脫。最好是你想成佛,成為大開悟的眾生,這樣就可以幫助別人。佛教故事2018-11-28 6125 次觀看60396p720p720pHQ2018-11-28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二) 2015.08.0828:54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二) 2015.08.08「因為這種生活方式有助於擁護並傳播佛陀的真正教理並長養道德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瞭解什麼是善,因此你會賺取越來越多功德,最後就成佛了」。「所以讓別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的功德,像天空一樣遼闊,像大海一樣深廣。出家者用佛陀的教理和經典法水洗淨自己累世的所有業障和殘留的業障。出家人遵守道德戒律,時時走在正法之路,直到往生涅盤」佛教故事2018-11-29 4671 次觀看33396p720p720pHQ2018-11-29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三) 2015.08.0827:32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三) 2015.08.08讓別人出家和自己出家的功德,像天空一樣遼闊、像大海一樣深廣。出家者用佛陀的教理和經典法水,洗淨自己累世的所有業障和殘留的業障。從那時起,他就切斷所有生死、痛苦與病痛等等;從那時起,他用它作為種子,種下了涅盤和菩提樹。出家人遵守道德戒律,他的雙眼彷彿能照亮修行之路,時時走在正法之路,直到往生涅盤。佛教故事2018-11-30 4559 次觀看33396p720p720pHQ2018-11-30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四) 2015.08.0830:41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四) 2015.08.08雖然這些上座比丘在佛陀門下,已證阿羅漢而且有智慧,卻還有一些我執。懂嗎?那才是問題。我執讓人判斷錯誤,讓人偏離該有的想法。「佛要救他免於一死,老者當然滿心歡喜,一切憂傷煩惱盡除,於是他隨佛返回精舍。佛喚目犍連前來,叮囑他必須教導老者,為他剃度,訓練他成為出家人。他大概累世都學,所以能很快了通。」佛教故事2018-12-02 4522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12-02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五) 2015.08.0831:18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五) 2015.08.08師尊早已知道。就算我說妄語,他也會知道。所以我最好據實稟告。因為在世為人,若有點智慧又心地純淨,只說實話且誠實正直,天堂諸王都會尊敬此人。若有智慧卻不誠實正直,那樣就不好。還不如當普通人為人老實而善良,勝過有智慧卻不真誠,而且還出家或為人師。若是那樣,我寧可不能度其他人,至少可以度自己。我不能說妄語言。佛教故事2018-12-03 4489 次觀看30396p720p720pHQ2018-12-03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七) 2015.08.0829:06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七) 2015.08.08任何人持守十戒,並以持戒的功德發願,往生天堂當高等神明,或極精進正確持戒的人又經常佈施行善,持守所有好的戒律,往生時將感到平靜安詳。我很高興你們瞭解持純素對自己好,我很高興你們很聰慧,能明辨是非,而且擇善固執。生死輪回,周而復始,永無止境。行善作惡皆賞罰分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果迴圈,報應不爽,沒人能消遙法外。佛教故事2018-12-05 4470 次觀看35396p720p720pHQ2018-12-05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六) 2015.08.0833:07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六) 2015.08.08臨終一念非常重要,在那當下的意念會吸向對稱的地方果位。所以在世的時候,才必須練習往生,要練習。打坐的時候應該放下一切,放下這個肉體,放下朋友,放下一切,什麼都不想,只想我告訴你們的那些天神的偉大之處,至少會投生至這些境界的其中之一,師父會繼續幫助你。這是聰明絕頂的機制,真不可思議!只要不再犯就好,臨終時就不會被迫拉自己到必須想著痛苦的情況。佛教故事2018-12-04 4447 次觀看23396p720p720pHQ2018-12-04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生而白綢裹身的女孩」(三集之一) 2015.08.2832:11佛教故事「生而白綢裹身的女孩」(三集之一) 2015.08.28如果你隨時都先想到別人的舒適、利益,而不是先想到自己,那你就是聖人。很簡單判別。無私是聖人的品質。所以貧窮不表示不快樂。我擁有的東西越少,感覺越快樂,覺得更自由。我只是讓它更大眾化,更容易、簡單。聽到那些佛號的人,也許會得救不必下地獄,那些我無法接觸到的人。同樣,我們必須尊敬各國名稱不同的所有佛。佛教故事2018-08-19 4179 次觀看15396p720p720pHQ2018-08-19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一) 2015.09.2335:01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一) 2015.09.23夜晚時,你們越清醒越好。會聽到東西,也會更清楚看到東西。但你們都錯過了。你們都有的。你們全都有,但就這樣都錯失了。因為你們沒醒著,特別是在深夜。有許多東西,你們應知道、應看到,但都錯過了。然後再來告訴我:師父,我什麼都沒看到。眼睛都閉著,怎麼看到東西?肉眼、智慧眼,三隻眼睛都閉上了。只有你們的嘴是打開的。也許你們可以用嘴巴看東西。我不知道,有的人可以。沒關係,我只是為你們感到遺憾。因你們待在這兒的佛教故事2018-02-27 3978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02-27佛教故事 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二) 2015.08.3049:53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二) 2015.08.30有次,佛陀向與會大眾宣揚持守五戒的益處。他闡釋五戒以及持戒的利益如下:第一戒:不殺生,不傷害別人及其他生靈。持不殺生戒,就能享有長壽與健康。第二戒:不偷盜,不拿不應得的財物。持守這條戒律,會有出生於富貴之家的功德。且你的財物不會遭竊取。第三戒:不邪淫。能守此戒的人會受到天地眾生的萬分敬重,你會擁有美好的形貌。你生出來會很漂亮。要是現在你長得不漂亮,就要持這條戒律。假如你守五戒,來世你會再佛教故事2018-01-20 3947 次觀看81396p720p720pHQ2018-01-20佛教故事 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一) 2015.08.3044:42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一) 2015.08.30我很喜歡這篇名言錄,這裡有一句。出自果爾達‧梅厄,果爾達‧邁爾。梅厄或邁爾,我不知道。我猜是梅厄。很久以前的以色列總理,一八九八至一九七八年。年長的以色列女性總理,她這麼說:「不要這麼謙卑,你沒那麼偉大。」我好喜歡這句話。每個人都試圖要謙卑,到底是為什麼呢?你以為你是誰,居然要感到謙卑?你本來就微不足道,是無名小卒。根本不必試著要謙卑。好像有個類似的笑話。在一所教堂裡,可能猶太教堂,或天主教堂,無佛教故事2018-01-19 3929 次觀看39396p720p720pHQ2018-01-19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捨身飼虎」(三集之三) 2015.08.2331:12佛教故事「捨身飼虎」(三集之三) 2015.08.23我問你們,為什麼呢?只是把自己的身體供養給三隻老虎,為什麼可以轉生那麼高的天堂?兜率天是第三界的一個天堂,第三界其中的一個等級,第三界的中等天堂,第三界的中等意識層級。因為他真的只有愛,他只有純粹的愛。那時候他只有愛,無條件而全然的愛。當你愛他人勝過自己的生命,你就真正懂了,那麼你真的在天堂賺得一席之地。天堂只是順便得到而已,並非主要目標。他真正想要的是智慧,慈悲的永恆智慧。因此,即使他在天堂享受佛教故事2018-04-22 3816 次觀看20396p720p720pHQ2018-04-22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三) 2015.09.2340:02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三) 2015.09.23他們無法聽進佛在傳授的法。「在不知何時源起的累世輪迴中,這些眾生已習慣聽各種動物的語言。因此,他們把時間花在人們喝酒之處,自我娛樂,因此唱歌跳舞。他們才不可能聽進佛法。」阿難再問:「但尊敬的先生,」意思是世尊、如來,「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無法聽進佛法?」「阿難,他們無法聽法是因為欲望。」欲望,肉體的慾求、渴望。「是因為仇恨,是因為妄想。因為沒有比欲望之火更強的烈火,它吞噬眾生,連灰燼都不留下。」什麼佛教故事2018-03-01 3764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03-01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一位和尚」(六集之一) 2015.09.28-2947:34佛教故事「一位和尚」(六集之一) 2015.09.28-29「在拘薩羅國,在山腳下出現了一個人口密集的村莊,名為馬提卡。有一天,六十位和尚從佛陀那裡收到修阿羅漢果的禪修教導後,來到這個村莊並進去托缽化緣。」「馬提卡的母親將她所管理的一間僧院的房子用來當作和尚們的住所,貢獻給他們,和尚們就在那邊住了下來。」「他們彼此討論:『兄弟們,我們不可以過著不小心謹慎的生活,在我們面前的是八大地獄,地獄之門正如我們房門一樣敞開。我們既然來了,已經收到在世佛禪修佛教故事2018-03-31 3642 次觀看25396p720p720pHQ2018-03-31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蓮根本生譚」(六集之一) 2015.10.1033:54佛教故事:「蓮根本生譚」(六集之一) 2015.10.10珍惜美德是最重要的事。我們應當努力堅持靈性修行勝於地球上的一切,因為那才是永恆的寶藏,我們能恒久保有的東西,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可保有的,沒有!連這個肉體也無法保有,我們還稱之為“我的身體”,連大腦、頭腦也無法保有,什麼都不能,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的,我們什麼也無法保有。佛教故事2018-05-19 3598 次觀看22396p720p720pHQ2018-05-19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蓮根本生譚」(六集之五) 2015.10.1031:52佛教故事:「蓮根本生譚」(六集之五) 2015.10.10現在,森林裡有三種生物也前來聆聽開示:一隻夜叉,就是一種惡鬼,一頭大象和一隻猴子。因為當菩薩或聖人開示時,諸多生物也會前來聆聽,有時天使和天人也會來;要看那位菩薩或聖人有多大力量而定。夜叉是一隻惡鬼,也前來抗議。他擔心被誤會偷走蓮根。所以他也「加持」那位小偷。「願那位貪取蓮根而辜負您的人,得以掌管一座大寺院。願他負責修繕羯朱嗢祇羅城,」不管這座城在哪裡,「而且每天必須建造一扇窗戶。」哇!無辜的大象佛教故事2018-05-23 3534 次觀看17396p720p720pHQ2018-05-23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四) 2015.09.2337:14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四) 2015.09.23(師父,我昨天下午做觀音時,我聽見教堂鐘聲大概有六、七下。我以為是師父的佛讚。突然間,我記起剛抵達時有師姊告訴我這裡的規定。是不放音樂的,這裡不放佛讚。就在那時,我意識到那不是師父的佛讚。我才在想「也許是我的內在體驗。」就在我這麼想的當下。)它就停了。(漸漸那聲音就越來越弱。)頭腦進來了。(最後就消失了。但我想要請問師父一件事。)問吧。(要如何保持音流,讓它留久一點?)專注,別思考。(是因為我意識佛教故事2018-03-02 3476 次觀看24396p720p720pHQ2018-03-02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一) 2015.08.1442:10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一) 2015.08.14「頂禮世尊,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前世做了些什麼有如此福澤,才能成為您最早的弟子?請佛開示。佛陀說:『阿難,你應該知道,這五人前世最初吃了我的肉,然後他們變得更健康。由此因緣,這一世他們成為我最早的弟子,而最先得解脫。』」「阿難,當時也是在這個地球上,有一位國王統領廣大國土,他名叫設頭羅健寧。」「在國王統治時,有一次突然有個彗星出現。許多…不是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科學家當時的星象學家,來向國王稟告:『佛教故事2018-01-12 3469 次觀看43396p720p720pHQ2018-01-12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