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二) 2015.08.3049:53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二) 2015.08.30有次,佛陀向與會大眾宣揚持守五戒的益處。他闡釋五戒以及持戒的利益如下:第一戒:不殺生,不傷害別人及其他生靈。持不殺生戒,就能享有長壽與健康。第二戒:不偷盜,不拿不應得的財物。持守這條戒律,會有出生於富貴之家的功德。且你的財物不會遭竊取。第三戒:不邪淫。能守此戒的人會受到天地眾生的萬分敬重,你會擁有美好的形貌。你生出來會很漂亮。要是現在你長得不漂亮,就要持這條戒律。假如你守五戒,來世你會再佛教故事2018-01-20 3937 次觀看81396p720p720pHQ2018-01-20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一) 2015.08.0826:05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一) 2015.08.08如果看過佛跟他出家,就會獲得各種功德。即使佛不在了,只要遵循佛的教理,像出家人一樣持戒,而且很誠心,真的想解脫,也會達到高境界。因為他們已了悟這個世界虛幻無常。是這份理想讓他們出家。他們真的不在乎世上的名利。那就是出家人。你對世事已無慾無求,真的想要解脫。最好是你想成佛,成為大開悟的眾生,這樣就可以幫助別人。佛教故事2018-11-28 6113 次觀看60396p720p720pHQ2018-11-28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一) 2015.08.1442:10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一) 2015.08.14「頂禮世尊,阿若憍陳如等五人,前世做了些什麼有如此福澤,才能成為您最早的弟子?請佛開示。佛陀說:『阿難,你應該知道,這五人前世最初吃了我的肉,然後他們變得更健康。由此因緣,這一世他們成為我最早的弟子,而最先得解脫。』」「阿難,當時也是在這個地球上,有一位國王統領廣大國土,他名叫設頭羅健寧。」「在國王統治時,有一次突然有個彗星出現。許多…不是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科學家當時的星象學家,來向國王稟告:『佛教故事2018-01-12 3457 次觀看43396p720p720pHQ2018-01-12佛教故事 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寶天比丘的因緣」(二集之一) 2015.08.2938:27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寶天比丘的因緣」(二集之一) 2015.08.29這個笑話與婚禮有關。有個小女孩參加她人生中第一場婚禮。小女孩對母親輕聲說:「媽,新娘怎麼都穿白色衣服?」母親回答:「是啊,因為白色是幸福的顏色。今天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哈!肯定是。是她人生唯一的最幸福的一天。我認為是這樣啦。在那之後,是另一段故事。我們不想在這裡講,太長了。反正大家都已經知道。所以重複講,很無聊。好,因為今天是她人生最幸福的一天,而白色是幸福的顏色。小孩想了一下,又問:「那為佛教故事2018-01-05 3440 次觀看41396p720p720pHQ2018-01-05佛教故事 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一) 2015.08.3044:42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五戒和五種最好的布施善行」(三集之一) 2015.08.30我很喜歡這篇名言錄,這裡有一句。出自果爾達‧梅厄,果爾達‧邁爾。梅厄或邁爾,我不知道。我猜是梅厄。很久以前的以色列總理,一八九八至一九七八年。年長的以色列女性總理,她這麼說:「不要這麼謙卑,你沒那麼偉大。」我好喜歡這句話。每個人都試圖要謙卑,到底是為什麼呢?你以為你是誰,居然要感到謙卑?你本來就微不足道,是無名小卒。根本不必試著要謙卑。好像有個類似的笑話。在一所教堂裡,可能猶太教堂,或天主教堂,無佛教故事2018-01-19 3922 次觀看39396p720p720pHQ2018-01-19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八) 2015.08.0832:46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八) 2015.08.08「他再度記起如何修行,他持續看著那座白骨山,那是他的前世遺骨。於是他開悟了,了悟生命無常的本質。他放下對生死的執著,他在放下的當下,即證阿羅漢果。」身、口、意小心(好)。小心自己的頭腦,所講的話(好)。這個世界任何好玩的事都不好玩,別被騙了,別被誘惑了。這世界沒什麼好玩的。繼續修行,好嗎?佛教故事2018-12-06 6768 次觀看39396p720p720pHQ2018-12-06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七) 2015.08.0829:06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七) 2015.08.08任何人持守十戒,並以持戒的功德發願,往生天堂當高等神明,或極精進正確持戒的人又經常佈施行善,持守所有好的戒律,往生時將感到平靜安詳。我很高興你們瞭解持純素對自己好,我很高興你們很聰慧,能明辨是非,而且擇善固執。生死輪回,周而復始,永無止境。行善作惡皆賞罰分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果迴圈,報應不爽,沒人能消遙法外。佛教故事2018-12-05 4461 次觀看35396p720p720pHQ2018-12-05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三) 2015.08.1450:36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三) 2015.08.14「『喔,抱歉,昨天我父親出去托缽,傍晚天色太黑,我們在夜裡回來的路上,我擔心老虎、野狼攻擊,所以就催他走快點。不幸地我父親絆倒、摔死了。我好害怕就獨自跑回家了。』佛陀說:『好,我知道你沒有這樣的惡心。前世也是一樣,因為在前世你父親也害死了你。但他同樣無害你之心。一切皆為業障、果報。』從那時起,這名沙彌兒子便精進修行,潛心研讀佛經、打坐。過了不久之後,即證得滿高的果位,比阿羅漢低一點。所有人聽到佛陀佛教故事2018-01-14 3350 次觀看34396p720p720pHQ2018-01-14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二) 2015.08.0828:54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二) 2015.08.08「因為這種生活方式有助於擁護並傳播佛陀的真正教理並長養道德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瞭解什麼是善,因此你會賺取越來越多功德,最後就成佛了」。「所以讓別人出家或自己出家的功德,像天空一樣遼闊,像大海一樣深廣。出家者用佛陀的教理和經典法水洗淨自己累世的所有業障和殘留的業障。出家人遵守道德戒律,時時走在正法之路,直到往生涅盤」佛教故事2018-11-29 4666 次觀看33396p720p720pHQ2018-11-29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三) 2015.08.0827:32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三) 2015.08.08讓別人出家和自己出家的功德,像天空一樣遼闊、像大海一樣深廣。出家者用佛陀的教理和經典法水,洗淨自己累世的所有業障和殘留的業障。從那時起,他就切斷所有生死、痛苦與病痛等等;從那時起,他用它作為種子,種下了涅盤和菩提樹。出家人遵守道德戒律,他的雙眼彷彿能照亮修行之路,時時走在正法之路,直到往生涅盤。佛教故事2018-11-30 4553 次觀看33396p720p720pHQ2018-11-30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單袍婆羅門」(二集之一) 2015.09.1848:54佛教故事:「單袍婆羅門」(二集之一) 2015.09.18「這是一位婆羅門的故事,他只有一件袍子。只有一件袍子,一套衣服。『諸善應速行』。這是佛陀在祇園精舍時開示的。」「小單袍者只有一件內衣。他妻子也只有一件內衣,夫妻倆共有一件外衣。」「有一天,有公告說僧院將有一場講經。『你想白天或晚上去聽經?』他們互問對方。『因為我們沒足夠外衣,沒辦法一起去。』婆羅門的妻子回答:『夫君,我白天去聽。』說著,她就穿上外衣出發了。婆羅門白天就待在家裡。到了晚上再去僧院,在佛教故事2018-02-04 3093 次觀看33396p720p720pHQ2018-02-04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捨身飼虎」(三集之一) 2015.08.2331:32佛教故事「捨身飼虎」(三集之一) 2015.08.23關鍵在於,打坐就像往生一樣。打坐就是在世往生,對世界來說,你那時已經死了。所以今生種種都浮現眼前。這樣當你離世的時候會因為記得這些而轉生再來,或者你記得那些,但是由於你跟明師的力量相連,明師會把那些都洗掉。這樣你往生時才不會有麻煩或阻礙。其他人往生時則會記得這輩子的一切。因此他們死後會投胎轉世,根據那些記憶或潛意識所致,來收受善惡的果報。「我陪著佛,走在他後面。我們到了城裡後,看到一位老婦人和兩個佛教故事2018-04-20 3222 次觀看32396p720p720pHQ2018-04-20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一) 2015.09.2335:01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一) 2015.09.23夜晚時,你們越清醒越好。會聽到東西,也會更清楚看到東西。但你們都錯過了。你們都有的。你們全都有,但就這樣都錯失了。因為你們沒醒著,特別是在深夜。有許多東西,你們應知道、應看到,但都錯過了。然後再來告訴我:師父,我什麼都沒看到。眼睛都閉著,怎麼看到東西?肉眼、智慧眼,三隻眼睛都閉上了。只有你們的嘴是打開的。也許你們可以用嘴巴看東西。我不知道,有的人可以。沒關係,我只是為你們感到遺憾。因你們待在這兒的佛教故事2018-02-27 3976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02-27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四) 2015.08.0830:41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四) 2015.08.08雖然這些上座比丘在佛陀門下,已證阿羅漢而且有智慧,卻還有一些我執。懂嗎?那才是問題。我執讓人判斷錯誤,讓人偏離該有的想法。「佛要救他免於一死,老者當然滿心歡喜,一切憂傷煩惱盡除,於是他隨佛返回精舍。佛喚目犍連前來,叮囑他必須教導老者,為他剃度,訓練他成為出家人。他大概累世都學,所以能很快了通。」佛教故事2018-12-02 4513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12-02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二) 2015.08.1454:37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二) 2015.08.14「『頂禮世尊,世尊過去修何功德,以至有八萬四千高聳佛塔的福澤,請您告訴我們?』『阿難,我便告訴你。非常久以前,有位治理廣大國土的國王,名為波塞奇,他統領八萬四千小國。當時有位住世佛,叫弗沙。有一日國王心想:『弗沙佛功德充滿天地,任何人種下好因緣將獲倍增的利益。我想應該畫出佛的形像,送給其他每個國家,他們即可供養佛的圖像,也可獲得功德。』波塞奇王拿著這些畫像,分發給不同國家,每個國家一張。『如是阿難佛教故事2018-01-13 3208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01-13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三) 2015.09.2340:02佛教故事:「一位婆羅門」與「欲望之火最烈」(四集之三) 2015.09.23他們無法聽進佛在傳授的法。「在不知何時源起的累世輪迴中,這些眾生已習慣聽各種動物的語言。因此,他們把時間花在人們喝酒之處,自我娛樂,因此唱歌跳舞。他們才不可能聽進佛法。」阿難再問:「但尊敬的先生,」意思是世尊、如來,「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無法聽進佛法?」「阿難,他們無法聽法是因為欲望。」欲望,肉體的慾求、渴望。「是因為仇恨,是因為妄想。因為沒有比欲望之火更強的烈火,它吞噬眾生,連灰燼都不留下。」什麼佛教故事2018-03-01 3758 次觀看31396p720p720pHQ2018-03-01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五) 2015.08.0831:18佛教故事「出家的功德」(八集之五) 2015.08.08師尊早已知道。就算我說妄語,他也會知道。所以我最好據實稟告。因為在世為人,若有點智慧又心地純淨,只說實話且誠實正直,天堂諸王都會尊敬此人。若有智慧卻不誠實正直,那樣就不好。還不如當普通人為人老實而善良,勝過有智慧卻不真誠,而且還出家或為人師。若是那樣,我寧可不能度其他人,至少可以度自己。我不能說妄語言。佛教故事2018-12-03 4482 次觀看30396p720p720pHQ2018-12-03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四) 2015.08.1438:02佛教故事:「五比丘的前世」(四集之四) 2015.08.14勇敢不代表你沒有恐懼,不是這樣的。你出生就有人類的頭腦,有這個肉身。你還是會做些你明知道不可能的事,幾乎不可能或很困難,但你仍去試。為了別人,你會試著做。所以,如果沒有恐懼,那就只是你的嗜好罷了,是不一樣的。你想做某件事,你很喜歡,所以去做。不是說我喜歡獨自一人,坐在漆黑的森林中。我必須如此。我想這麼做,但不表示我喜歡做。我想要去做,無論怎樣都沒關係。所以你們覺得Tim Qo Tu生來這個世上,就佛教故事2018-01-15 3418 次觀看28396p720p720pHQ2018-01-15佛教故事 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寶天比丘的因緣」(二集之二) 2015.08.2950:13師父講笑話和佛教故事:「寶天比丘的因緣」(二集之二) 2015.08.29有一天,趁氣氛比較輕鬆,沒什麼工作的時候,「我」意思是阿難,想知道寶天比丘的前世因緣。於是來到佛的面前,叩首問道:「頂禮世尊,請告訴我們寶天比丘前世種下何種福德,今世出生時,天降眾多珠寶。他想吃什麼,那樣東西,立刻出現在面前。」「懇請世尊開示。」佛陀聽了就告訴阿難:「阿難,在過去世時,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佛降世,名叫毗婆尸佛。」類似的佛。哇!這位佛大名鼎鼎。「他下來度脫的眾生。不計其數。有一天,他的佛教故事2018-01-06 3188 次觀看27396p720p720pHQ2018-01-06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行事不公的業報」(二集之二) 2015.08.0838:06佛教故事「行事不公的業報」(二集之二) 2015.08.08如果不說真話,何必有舌頭? 如果看到卻說沒看到,何必有眼睛?如果不能為公義發聲,何必有嘴巴等等?因為業力認為他不需要,或因為誤用這些感官。如果你們有好太太、好丈夫,別視為理所當然,要善待彼此,要溫柔,要珍惜,要表達愛意和深情!表達出來!要隨時讓對方知道我愛你,我很珍惜你。要出自肺腑地說。很難找到真愛,任何愛都很難找到。佛教故事2018-11-04 3430 次觀看25396p720p720pHQ2018-11-04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