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载 Docx
阅读更多
世间万物的生灭,从佛陀开悟的角度来看,都按照「缘起」法则来进行。佛陀教导说,一切现象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而灭。今天,科学家们也认识到世界经历着相似的循环。这种理解密切反映了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如恒星的生命周期、星系的诞生和死亡,以及宇宙本身的持续演化。缘起的含义不仅在实践中被接受,也已被科学所验证。从缘起论产生了因果律,就是俗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释迦牟尼佛曾指着一杯水,说这杯水里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实际上,八万四千只是个象征,代表了一个巨大的数字。科学家们花了一千多年,直到显微镜的发明,才证实了佛陀话语的真实性。人们可能会想,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没有现代科学工具,佛陀如何能够对宇宙的宏观世界和微生物的微观世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事实上,一切都在于心灵。透过深入的灵修与觉醒,人们可以感知整个宇宙。这个想法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即使经过数千年的科学研究,我们对宇宙本质的理解与佛陀的智慧相比,仍然相形见绌。《楞严经》讲述:「一切因果,乃至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根据佛教的说法,万物皆有灵。草、树、花和所有生物都被视为与人类同等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曾一度将这种理解视为「迷信」。令人着迷的是,科学的发现挑战了长期以来对植物本质的看法。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植物拥有非凡的能力,包括超感官知觉、记忆、辨别真伪的能力,甚至能欣赏音乐。佛陀教导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反映了佛教的平等观。透过深刻理解这个真理,我们可以消除傲慢,我们将不再看不起他人。这种理解构成了真正道德的基础。由于人人本具有佛性,任何人皆可开悟—这只是觉醒和克服懒惰的问题。